人物简介

胡欣怡,女,中共党员,现就读于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专业。曾荣获校、院优秀学生荣誉称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社会实践标兵以及团中央表彰两项。2021年,获得校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目前,担任我校研究生助管,协助学生资助服务中心开展日常工作。
主要事迹
胡欣怡同学来自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虽然是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信乐观的她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自卑,相反的,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她不仅申请了助管岗位缓解经济压力,而且在学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了回报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方的资助,更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她志愿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奔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成为当地实验中学的一名支教老师,助力帮扶贫困学子,实现了从自助到助人的转变。

相遇
2019年9月1日,胡欣怡同学正式成为融水苗族自治县实验中学的一名支教教师。还记得刚刚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一员时,她对支教生活充满了幻想和期待,结果却被现实打败。刚入校,当地老师告诫她:“我们学校的学生不仅难管教,而且学习基础相当差”。初一年级共14个班,正式开学前,学校会挑选所有基础还不错的学生进入前四个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入其余十个班,而她带的是最后两个班。开学第一堂课,课程内容是汉语拼音;第一次作业,有学生连自己的名字都写错,这群孩子的学习基础基本为零。为了补全他们的知识盲点,她认真备课,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课堂上有同学天真地抱怨:“老师,好像我们能考上高中一样”,对于考大学这件事情,这些孩子们未曾想过,更别说对此抱有希望了。然而,通过她日复一日的精心指导,所带班级在第一次考试中的平均分位列全年级第三。这是胡欣怡同学与这群孩子们的初次相遇。

相知
渐渐地,胡欣怡同学了解了这群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为班上的每名同学量身制订了特别的教学计划。比如五百字的作文,她的学生只能勉强写两三百字。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堂上的她会采取“技巧+案例+简单练习”的方式,分模块、分层次的教授,课下会逐字逐句当面修改学生的作文,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写作习惯。很多学生的作文她都会过目不忘,一次,她提到了某名同学上学期写的一篇周记,有学生问:“这么久了,谁记得呀?”她说:“我记得”。在她的耐心教导下,学生的态度发生了一些明显的转变。一部分同学从一开始的理直气壮“我不会、写不出”,到自觉地完成作业之外的小练习,直到最后能主动请她帮忙修改作文。从一开始的词不成句到现在的有模有样,同学们的作文质量有了质的提升,胡欣怡同学在整个过程中更深深感受到了孩子们的进步。

相惜
一年时间转瞬即逝,在胡欣怡同学将要离开融水的时候,这群孩子偷偷准备了一场精彩的派对,其中一个平时很调皮的男生哽着嗓子问道:“老师你会忘了我们吗?”在这一年里,她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和支持。胡欣怡同学说,融水的孩子们部分是留守儿童,家庭情况也比较复杂,往往造成他们比较叛逆,不服从管教,但同样的只要一点点关心,他们便会铭记在心。学生时常会给她写一些谈心的小纸条,聊一聊生活中的趣事,这群叛逆的孩子们私下里也会为实现梦想努力,他们想成为画家、舞蹈家……看起来非常顽皮的孩子也会将他人的善意感怀于心;班里“默默无闻”、内向害羞的姑娘也会在纸条上向她讨一句鼓励。虽然,他们的话语里透着稚嫩,但是字里行间洋溢着灵气。这样一群敏感又善良的孩子,胡欣怡同学希望他们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闯出无限光明的未来。
这份难得可贵的支教经历让胡欣怡同学意识到了贫困学子在求学路上的不易,她和融水苗族自治县实验中学的学生一样都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深知他们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种种问题,更能与他们相知相惜。

虽然,一年的支教生活结束了,胡欣怡同学依然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奋力前行。返校之后,她了解到学生资助服务中心设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即资助育人、扶贫励志。为了能帮助像自己一样的困难学生在求学之路上没有后顾之忧,顺利享受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也为了缓解自身经济压力,她积极申请做一名研究生助管,愿尽自己绵薄之力,协助推进学生资助服务中心相关工作的开展,为师生们答疑解惑。平日,胡欣怡同学在工作中恪尽职守,逐渐地在学习和工作中寻找到了平衡点。俗话说的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她相信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如果每个人接力下去,便能带来改变,成就未来无限的可能!